萌奈币MONA是日本首个本土加密货币,诞生于2014年1月1日,灵感来源于莱特币(LTC)的技术架构,采用P2P网络和开源MIT/X11许可协议。作为日本区块链文化的代表性产物,其名称与柴犬图标融合了ACG(动画、漫画、游戏)萌系元素,由匿名开发者abe发起,初期以2channel(现5channel)社区为核心扩散。萌奈币总量设定为1.0512亿枚,采用Scrypt算法与Digishield抗ASIC机制,出块时间仅1.5分钟,每块奖励50枚,每105.1万个区块或3年产量减半,目前已流通6572.96万枚(占比62.53%)。其技术亮点包括早期启用隔离见证(SegWit)和闪电网络(Lightning Network),交易确认速度远超比特币,成为日本13000余家实体店铺接受的支付工具,甚至被称作日元第二。
萌奈币凭借日本政府的区块链扶持政策及本土化社区优势持续扩张。尽管全球加密货币竞争激烈,MONA通过深耕垂直领域——如与虚拟现实游戏开发商合作开发链上道具、联合数字艺术家发行NFT作品,逐步构建文化支付生态。2024年其完全稀释市值达2.67亿美元,虽价格波动显著(2025年6月报价约0.28美元/枚),但日本电子产品连锁Ark Akihabara等商户的持续接入,以及东南亚支付场景的试点,为其提供了增量空间。技术层面,团队正探索将大模型与LAM(大型动作模型)结合,优化智能合约功能,试图突破原有社交支付币的定位。
市场优势集中体现在地缘文化壁垒与社区自治活力上。作为日本最活跃的数字货币社区,萌奈币开发者虽未公开身份,但GitHub代码更新频率稳定,志愿者持续优化Lyra2REv2抗ASIC算法,确保挖矿去中心化。相较于国际主流币种,MONA在本地化场景中展现出独特韧性:例如日本年轻人常用其打赏同人创作者、购买动漫周边,甚至部分温泉旅馆支持MONA结算。这种文化代币属性使其在2024年全球加密熊市中仍保持日均5.4万美元的交易量,且日本境内持有者占比超76%,形成天然抗抛压缓冲带。
使用场景已从线上支付向虚实融合生态延伸。除传统电商支付外,萌奈币被整合进多个二次元游戏作为通证,玩家可用其兑换限定皮肤或抽奖券;线下场景如东京秋叶原的扭蛋机、大阪主题咖啡馆均支持MONA扫码消费。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文化符号功能:2025年日本虚拟偶像团体电脳少女シロ发行数字专辑时,仅接受MONA购买,单日创造200万枚消费记录。这种ACG圈层的深度绑定,使得萌奈币在特定领域的实际效用远超其金融投机价值。